
龙通村地处安溪县感德镇北部,距镇区13公里,山地林木面积广阔,拥有山地面积3万多亩,林地面积12000亩,毛竹林5000多亩,茶园面积3300亩,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茶叶专业村。村中至今完整保留着一座近400年的土楼——崇墉永峙楼。如今的龙通,获评福建省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、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,千山叠翠,万物争荣,山林美景令人心驰神往。
安溪林长办主任、林业局长王焘宗介绍,林业产业是龙通村的传统优势,该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,响应国家号召,植树造林,被评为造林先进单位,市级造林现场会曾在该村召开,场面蔚为壮观。后来在经济大潮冲击下,一部分人选择了外出谋生,劳力减少,出现了部分荒山林地和荒废茶园。如今,龙通村翻开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,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正铺展开来。
为了突出特色和优势,提升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,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,从2000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许进丁,锐意创新搞改革,发展富民产业,因地制宜,改善生态环境,推进土地流转实现产业增效。2021年退任书记后,作为安溪县崇墉永峙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,许进丁继续带领党员干部在林改方面创出路子,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奋进的乐章。在他的带领下,龙通村的发展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
管理有道,林下生“金”
林改以来,许进丁把那些荒山,集体难以管到的林地,面向村民,采取公开招投标,划片分户或联户承包管理,一般承包30年,村民自主管护,收益归承包者。这种办法可以收取租金,增加村财,也给承包者合理的经济利益,调动其承包积极性,增强责任感,强化林木的管护,搞好抚育,避免滥砍和毁林事件。一些村民植树造林的热情很高,承包的杉木林即将主伐,产生经济效益。
许进丁发动村民,成立合作社,承包经营毛竹林。他带人前往三明永安等地参观学习管理经验、生产加工技术,然后开发本地资源,组织管理、培育,引进技术,加工毛竹笋。每年清明前后,采收优质嫩笋,通过去皮、清洗、熟化、冷却、压制、清洗、烘干等七个工序制作而成笋干。毛竹笋干跟一般的笋干不同,不切割,把整笋压扁,18斤笋才能制成一斤笋干。毛竹笋干又称“明笋”,味美,营养价值高,入夏开始销售,供不应求。到了冬笋时节,合理采挖后直接出售,笋质幼嫩,深受欢迎。合作社利用林业产生经济效益,增加经济收入,满足消费者需求,村民干活更有劲头,每年松土施肥,对竹林进行抚育垦复,竹林成了聚宝盆。
资源组合,茶果飘香
合作社向村民流转抛荒茶园,约200亩,利用养猪场的粪污的资源化利用,灌溉茶园,和溯茗源有机茶厂联合,生产有机茶。茶园位于龙通西洋地片,海拔900米以上,生态环境良好。有机茶在种植过程中自然农耕,施用农家肥,人工除草,有机认证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,因此龙通的有机茶最完整的保留了茶清香甘醇的特性。安溪崇墉永峙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推出100亩优质有机茶园,试行了“我在感德有亩茶园”项目。客户以每年每亩5000元的金额,向合作社购买定制茶园服务,在每年春、秋茶两季可以得到保底50斤的毛茶。合作社为参与定制的客户提供2次周末游,让客户参与到茶山观光、茶叶生产等各个环节。这个项目将原本茶叶种植、生产、加工进行整合,以提供委托定制服务的形式,实现了茶叶生产“一产”向“三产”的转变,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募集了资金,缓解了困难,茶农也通过合作社的集中管理,获得保底收益,提振信心,更加了解市场的需求。
龙通村还有一部分自然生长存活的茶树种,这些野放茶生长于荒野,与森林共生,树龄均在几十年以上,最高上百年,营养蓄积特别多,茶的滋味很好,但产量不多。许进丁充分利用,每年只采摘一次,清明至谷雨期间制野茶嫩叶,古法制作,茶香幽远绵长,茶汤清甜回甘,野放茶销路很好。
合作社向村民流转500多亩,用来种植花果。120亩樱花茶园,15亩紫薇花园,极具观赏性,每逢花期,云蒸霞蔚,春夏之际,游人如织。100亩桃园,50亩桑葚园,100亩杨梅园,80亩青花梨园,30亩油甘园,15亩蓝莓园,村民常年劳作,生态管理,果树生长全程自然农法,一旦成熟,果香溢满山间。今年4月,首届桑葚采摘节在龙通村举行,在采摘的基础上推出桑叶茶、桑葚酒,远近的人们为了口福眼福不吝脚力而来。桃子也大丰收,带来收益,其他水果成熟在望。300亩的果蔬采摘园,人们在采摘之余可以感受乡村的田园气息,“景点+采摘”的模式深受游客喜欢。
融合发展,乡村旅游
安溪崇墉永峙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时,村集体占股25%,70户村民自愿参与该合作社,占股75%。许进丁将龙通村的发展定位为乡村旅游,通过合作社,以龙通土楼文化为“药引”,借山水林田之优势,策划形成一系列乡村旅游发展项目,通过将村生态茶园、古民居群、土楼、党史长廊、龙泉谷乐园、花果园、瀑布、田园、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,推动实现“茶旅融合”,“特色农林融合”,助力乡村振兴。
许进丁按照“吃、住、玩、采摘、研学”的想法和规划,大力发展旅游业。原来的村大队址修缮改造,建成游客服务中心、党建+邻里中心、民宿等,水泥硬化旅游公路和游步道,使龙通村形象、档次、品位有了极大提升,吸引不少游人慕名而来。农家乐带动农林业,促进本地茶、笋产业发展,经济效益显露。
王焘宗表示,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,龙通村牢牢秉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,发展特色林业产业,促进乡村生态宜居,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。
青山绿水代代相传,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“卜邻近三径,植果盈千树”,这样的田园生活出现在龙通村,和谐美丽生态旅游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龙通。(许丽云)
上一篇 重庆市绝大多数火场明火已扑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