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“学新闻是否有前景”引爆舆论场 新闻学界、业界持续热议

近日,“考研名师”张雪峰在直播中表示“要把理科590分报考新闻的考生‘打晕’”,并指出“新闻学专业难找工作”,引发社会舆论热议。对此,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强、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相继公开发声,驳斥张雪峰的观点,进一步引爆舆论场。

事实上,近年来,每逢高考季,劝退填报新闻学等所谓“天坑”专业的声音都会不绝于耳,而“新闻无学”的论调在此番争议之前也已在新闻学界、业界流传多年。

“根据社会判断理论,人们会以自己已有的立场作为锚点比较和选择性处理外部信息。立场越极端,选择越挑剔,此时TA的接受域很窄,拒绝域很宽。”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建国试图从学术理论框架分析这场争议,“通俗地说,就是这样的人特别苛刻,对立场相反的观点当然会拒绝,但连非常客观中肯的观点也会拒绝,只接受那些与自己立场极为接近的(也很极端的)观点。”

在他看来,“关于考研是否要选新闻专业,张雪峰老师的观点可以算是一个极端,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小强教授的观点也可视为另一个极端(相对而言),而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的观点论述还是较为公允中肯的,但受‘社会判断’作用的影响,他的观点仍然被持极端立场的人完全拒绝。对这些人而言,相信即看见,而不是看见才相信。公允中肯的观点很难渗透进入他们的脑子。”

至于“学新闻是否有前景”这场争议的核心议题,邓建国认为,“总的来看,对新传专业,爱者恒爱,不爱者恒不爱,不知爱或不爱者,可以将选择交给投硬币……但如果你问我要不要报考传播学,我会说,先了解自己,然后去看看传播学的相关研究和观点,如果有些隐约的兴趣,可以考虑报考,但其实本科学啥无所谓,只要你认真学就行了,人生道路很长,慢慢调整都可以。”

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代表,杜强也在其文章中表达了对新闻学专业教育的淡然心态。

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杜强回忆说,“刚毕业那几年,因为最简单的消息也写不好,我也曾抱怨过新闻教育,但现在的想法截然不同……如今想来,4年的新闻教育留下的最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?大言不惭地讲,留下了对一种人格的向往。”

他写道,“后来从业10多年,我无数次从媒体同行的身上感受到这一点:他们关心时事,清楚新闻媒体对一个健康的社会意味着什么;他们拥有职业的技能,更拥有职业的底线,襟抱坦然。”

与此同时,舆论争议另一方的张雪峰,其从实用主义出发,以就业为导向衡量高校的一个专业,也有看起来合理的依据——“当下,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80%是没有从事本行业的。新闻传播曾经是很好的专业,因为那个时候媒体兴盛,电台、报纸、电视台,还有网站的编辑记者,现在呢?每个人都是自媒体。”

面对传统媒体走向衰落、经济环境影响就业形势的大背景,新闻学界、业界不少声音并不认同张雪峰的观点。

比如,南方都市报社副主编王佳表示,随着媒体深度融合,媒体下一步将如何迭代发展,存在着众多新的、巨大的发展机遇。在这样一个多元声音并存的互联网环境下,对传播逻辑的准确理解与应用,其实是很多行业工作都需要的。

他认为,新闻专业毕业生并不一定要去媒体找工作。新闻的本质是提炼信息、找准受众、推动信息有效传播,同时控制风险。

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则指出,张雪峰对大学生该如何选择专业的认知,在一定程度上,符合当下中国社会很多群体对大学教育应该有用,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的认知。这种诉求固然没错。但是,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,也是一种人生的经历,它是知识的拓展、人性的锤炼、精神的滋养、自我的丰富与更新。如果只以是否能找到好工作作为新闻传播专业是否值得学的标准,未免有些狭隘。

“关于高考选报志愿,我没有什么经验与忠告。我只想说,不要把成年人世界中的势利与偏见灌输给少年人。各位少年,只管听从内心的召唤,大胆去试错吧。 ”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写道。

张雪峰学新闻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成都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转发到:
拓展阅读
  • 临近期末考试,家里的气氛随之变得紧张起来。孩子们忙着复习,家长们也开始了各种担忧和焦虑。期末复习阶段,家长如何配合与支持,真正帮孩子提高复习效率?如何做好积极的赋能者?让我们听听资深教师的支招建议。“帮”之有方 “扶”之有效李星澎(北京师范[全文]
    2024-12-23 04:14
  • ↑点视频查看邹教授的最新分享“不能伤害别人,不能伤害自己,不能严重破坏公共秩序,这是我们的底线!”“这样的一件事情,反而告诉了我们,一定要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。”12月14日,邹小兵教授受大米和小米邀请,来到大米和小米广州黄埔中心与300位家[全文]
    2024-12-23 04:14
  • 继丰台区招生考试中心发布了2025年寒假前小学、初中转学(转入)工作安排后(相关阅读:),东城区和朝阳区也发布了2024-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转学工作安排,具体内容一起来看——东城区2024-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义务教育阶段[全文]
    2024-12-04 03:51
  • 4年学费48万,这个非全日制的博士有必要读吗?这引起了网友们的高度关注。近日,复旦大学法学院专业学位法律博士学费收费标准正式公布,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。据相关信息披露,法律博士研究生四年的学费总计高达 48 万,平均下来每年需要 12 万[全文]
    2024-12-03 03:50
  • “子不教父之过”,孩子犯错家长难逃其责,作为监护人有教育好自己孩子的义务,但是孩子在学校做错事,老师批评家长合理吗?常有家长吐槽,现在的老师没有边界感,什么事都找家长,不知道到底是学生上学还是家长上学。就拿上学迟到这件事来说,不应该去批评学[全文]
    2024-11-20 03:54
  • 在大学生的读研读博选择中,出国读研往往伴随着诸多困扰。其中,最让大学生难以忍受的便是所在国离家遥远,回家一趟极为不易,同时还要努力克服文化和生活上的巨大差异,那种孤寂难耐之感常常如影随形。于是,一个问题摆在眼前:有没有更好的目的国,可以实现[全文]
    2024-11-10 03:48
阿里云服务器
腾讯云秒杀
Copyright 2003-2025 by 成都新闻网 www.cd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