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请小作者添加小编好友,以便制作荣誉证书。
投稿方式: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温州新教育”(微信号:wzrbxjy),点击下方自定义菜单栏“作文投稿”即可进行投稿(投稿时,请注意必填与选填)。
探访纸山
温州市绣山中学九(5)班 蒋亦祯
指导老师:潘铁豪
天晴日丽,微风轻拂。车子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,两旁绿竹叠翠,清澈的溪流一路相伴,共同引领我们探访泽雅纸山风景区。
一个多小时后,我们抵达了目的地——唐宅村。一踏入村落,“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”便映入眼帘,它坐落在村口左侧,是一座由石头垒砌而成的老宅,青苔斑驳,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,更收藏着珍贵的古法造纸术记忆。
走进展厅,沿着参观路线缓缓前行,纸的历史与变迁尽收眼底。从早期的甲骨、青铜、丝帛、竹简等书写材料,到造纸术的发明、造纸材料的演变,无不展示着几千年来人类对书写材料孜孜不倦的追求与进步。展厅内详尽的文字资料、古老的造纸工具、泽雅屏纸的实物展示,以及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泽雅造纸工艺视频,让我对泽雅古法造纸术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。
走出展厅,室外造纸区映入眼帘。一块块方形水池整齐铺陈,山上砍伐来的毛竹便在这些池中用石灰水浸泡腌刷。水池对面,瓦片搭建的小茅屋一字排开,每一间都代表着一道造纸工序。小茅屋内摆放着各种造纸工具:捣纸绒的石板、装纸糊的木桶、捞纸浆的竹簾……这些农具虽然简单质朴,却散发着智慧的光芒。
绕过腌刷池继续前行,一侧是潺潺的溪流,另一侧则是一座石头砌成的烟囱。腌刷后的竹料便在这座烟囱下烧火蒸煮。抬头仰望,烟囱高耸挺拔,我仿佛能穿越时空,看见它烟雾袅袅,将我带回到上世纪繁忙的造纸劳作场景中。
如今,现代化机器生产已经代替了手工造纸,但幸运的是,泽雅手工造纸技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这意味着泽雅人的劳动和智慧将永载史册,而泽雅古法造纸术也将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在离开之际,我频频回望夕阳下的泽雅。古老的造纸台沐浴着金色的光辉,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,平静而安详。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深感留恋与不舍。
编辑:瞿含张
二审:曾云毕
三审:林 慎